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提供一份口腔黏膜样本,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就能知道孩子的智商、情商、舞蹈、音乐、运动、个性等几十种天赋结果。日前,“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在部分家长中盛行。

  新京报记者对多家检测机构调查发现,各类天赋基因检测费用在400多元至9800元不等,检测包括了智商、情商、运动、绘画、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多个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声称,天赋检测的准确度高达99.9%。有检测机构号称检测报告中的每种天赋、基因位点都有文献支撑,“但不可能公开。”

  10月1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员黄尚志教授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于基因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疾病的筛查和治疗方面,而某个基因改变后是否能增强某种天赋或能力,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检测机构抓住了家长“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包装出“天赋基因”的概念,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宣传,制造所谓的科学噱头。机构宣传时应出具权威部门或权威机构的认定资质,并把临床数据、相关检测人员资质以及检测项目资质等必要信息明示,否则就涉嫌虚假宣传。

检测机构在广告宣传中夸大基因对天赋的影响。网络截图
检测机构在广告宣传中夸大基因对天赋的影响。网络截图

  “打着科技的旗号算命”?

  今年5月份,吴佳给刚出生7个月的双胞胎女儿做了基因检测。

  吴佳有个朋友在一家名叫暨赛医学的检测机构任职,她向吴佳推荐了检测天赋基因的项目,声称是为了让她以后更好培养孩子。

  怀着对宝宝天赋的强烈好奇心,吴佳给孩子们做了每人1980元的基因检测。她用机构提供的基因检测采样盒,采集了孩子的口腔黏膜,寄回检测机构。半个月后,吴佳收到了两份各35页名为“宝贝成长建议书”的检测报告,上面记录了智商、情商、特长等各方面的天赋。拿到报告后,机构有个声称是“遗传学教授”的人,还根据报告做了电话解读。

  半信半疑之间,吴佳把检测体验发在社交媒体上,引来不少质疑。

  有网友表示,“智商税,打着科技的旗号算命”;还有网友说,“后天努力和生活环境对人影响很大,这个是测不出来的”,“天赋是很复杂的因素,不是简单用基因就能解释的”。

  与吴佳经朋友介绍参与基因检测不同,《中国卫生法制》2017年5月发布的论文《商业化基因检测现状调查与法律规制建议》提到,基因检测服务主要有两类客户来源渠道,一是来自医疗机构中医师的推荐,更广泛的客户来源是传统媒体广告、网络宣传等途径。

  10月10日,新京报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天赋基因检测”,发现也有机构在宣传,费用从499元至799元不等。

  在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上,都有不少基因检测机构在推广“儿童天赋基因检测”项目。这类检测机构通常有多种基因检测业务,包括遗传病鉴定、慢病药物筛选、疾病风险评估、祖源分析等,儿童天赋检测只是其中一个项目。

  上述检测机构对于天赋基因的宣传话术很相似,把检测报告称为“一份读懂孩子的说明书”。

  在多个机构的公众号和官网的宣传中,先是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提出报多个培训班等于费钱费时间,引发家长的焦虑情绪,再引出天赋与基因的强关联性,提出通过基因来判断、了解孩子的天赋、潜能,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专业方向不符的“专家”

  10月11日,新京报记者以家长的身份咨询多家检测机构,发现各类天赋基因检测费用在3500元至9800元不等。

  这些检测机构的检测流程基本上相似。机构会将采样盒快递给家长,家长用棉签采集孩子口腔黏膜后,再寄回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机构通过采集口腔黏膜中的DNA细胞分子,进行基因解读,大约一至三周,再把纸质或电子版检测结果反馈给家长。

  为了取信记者,多家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提供了检测报告的样本。检测报告显示,检测内容包括智商、情商、运动、才艺等方面,而每一项又包括众多的小项,如智商这一项就又包含了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想象力、逻辑思维、数学逻辑、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等,每一项天赋都有具体的基因位点与之相对应。

  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检测报告出来后,还有专家一对一解读的流程。

  但实际上,机构所说的专家,专业方向与基因检测不符。

  暨赛医学称是由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做解读,当新京报记者询问呼吸科医生是否能解读基因问题时,工作人员又称,这名副主任医师是“从事再生医学多年的专家”。

  对比多个机构的检测报告后,新京报记者发现,对于同一天赋能力,多家机构的检测位点并不相同。如暨赛医学中的检测报告显示,舞蹈能力是由UGT8基因上的MG4148位点和CREB1基因上的MG2253位点决定的,而乾德生物的检测报告显示,舞蹈能力有关ADRB2基因的qk306054、ACE基因的qk561061等16个位点。

  但两个机构工作人员都声称,天赋检测的准确度高达99.9%。

同样是舞蹈天赋,不同的机构检测的基因和位点并不一致。网络截图
同样是舞蹈天赋,不同的机构检测的基因和位点并不一致。网络截图

  对于同样的天赋、不同机构检测的基因和位点不同的情况,乾德生物的创始人覃莎莎称,舞蹈天赋包括多个方面,(另一家机构)只检测两个基因肯定是不靠谱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遗传学研究员黄尚志教授,是著名的医学遗传学专家,10月19日,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上述基因与天赋的关系。

  黄尚志表示,他只查到两个基因与疾病相关的内容,并没有查到与天赋有关的内容。在疾病数据库中显示,UGT8基因中的一个碱基改变可能与音调有关,没有引起疾病的描述。而CREB1基因体细胞突变所致的缺陷,可能引发限于女性的双向情感障碍,与其他基因融合的体细胞突变还可能导致组织细胞瘤,纤维状血管瘤。

  查不到的“天赋数据库”

  据黄尚志介绍,目前对于基因检测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疾病的筛查、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

  对于一些检测机构所说的“某个基因改变后能增强某种天赋或能力”,黄尚志表示,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人的智力有遗传、基因基础,但现在没有正规的文章或报道,能说明哪些基因的变异能显示这个人有某一项天赋。”

  覃莎莎还声称,孩子的数学逻辑能力体现在哪个基因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科研成果,有文献支撑”。当记者询问乾德生物是否每种天赋、基因位点都有文献支撑时,覃莎莎称是“肯定的”,但是基因位点不可能公开,“因为是我们的科研成果”。

  黄尚志则指出,这只是一种空口无凭的说法。他提到,基因对人的作用和影响都是通过大量科研、临床的试验和数据才能确定的,过程十分严谨。机构如果提供不出具体的文献依据和科研经过,很有可能就是骗局。

  据吴佳说,暨赛医学的工作人员曾表示,他们有专门针对亚洲人的基因数据库,可以给孩子的基因做比较和参考。

  这种说法也遭到了黄尚志的质疑。他提到,目前只有专门供医学人员、专业人士查询的基因数据库网站,主要用于医学中判断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每一个基因的变异、引发的疾病都能查到。如果真像机构所说的存在数据库,天赋检测应该对应“天才数据库”或者“天赋数据库”,“据我所知,国内和国际都查不到这样的数据库。”

  黄尚志认为,提供天赋基因检测的机构如果有科学、科研方面的支撑,应该明确提供相应的文献和数据库以及相应的证据。

  而据黄尚志了解,很多消费级基因检测机构,收受检者样品后会找第三方的测序公司去做实验,拿到数据后只进行解读。“只要找几个人,有间房子,有计算机就可以做(解读)。”

  基因检测天赋的科学性,多年前就已经广受质疑。

  2019年和2020年,江苏电视台和央视法治频道就曾对天赋基因检测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扬州市医学遗传中心博士胡苏玮表示,“天赋基因的检测绝大程度上是一个噱头”,且不说商业检测机构是否具有基因检测能力,即使有,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根本无法测出孩子的天赋,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是打着科学的幌子忽悠人。

  2021年12月,华大基因CEO尹烨谈到天赋基因检测时也曾公开表示,“这不过是望子成龙、数字算命在这个时代的缩影。任何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去做算命,我们都是唾弃的。真的想让孩子有天赋,应该陪伴并营造环境。”

  今年9月底,《工人日报》发布了关于天赋基因检测的报道,再次对这种行为提出质疑。

  10月10日,广东网信办微信公众号引用该报道辟谣指出,人的天赋具体由哪些基因决定、如何决定,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给出准确解答,所谓天赋基因检测是通过概念炒作扩大了基因与天赋的关联分析。当前基因检测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筛查避免有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婴儿出生,或者通过基因干预的方式对某些慢性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

  缺失的标准

  在采访中,当新京报记者提出要查看机构和相关检测人员的资质时,检测机构会以各种理由推脱。

  暨赛医学工作人员声称,“我手头上没有,但如果没有资质,怎么建高投入的实验室?一个仪器都要几百万美元。”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这名工作人员还说,“这个技术其实非常成熟,测基因就是给家长一些指引。”

  在新京报记者提出想要了解数据库用来参考时,佳学基因的工作人员则称,“它是专业数据库,需要账号,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入。”而对于天赋基因检测项目和人员的资质,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提供关于天赋检测的资质证明,“但机构是医学检验所,本身就是医疗执业机构。”

  工商信息显示,佳学基因的主体公司是佳学基因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经营地址在昌平区,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服务、投资管理、市场调查、经济信息咨询、销售医疗器械I类等。

  10月24日,新京报记者致电昌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佳学基因不属于医疗机构,也不在卫健委的监管范围内。“它(的经营)属于商业行为,不属于医疗行为。”

  当记者提出佳学基因无法提供资质证明时,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它是医疗机构,执照肯定有,随时都(应该)提供。”

  黄尚志提到,目前,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大致分为三类:科研级、临床级和消费级。科研级主要面向科研人员,用于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等;临床级包括遗传病诊断、肿瘤用药指导、慢性用药、肿瘤风险筛查和法医学应用等;而儿童天赋基因检测属于消费级基因检测,也叫商业化检测,这类检测机构通常是医疗机构之外的企业。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常见的消费级基因检测项目包括营养代谢能力、解酒能力、瘦身指导、药物反应检测、肌肤管理、易感疾病、祖先溯源检测等,价格从199元至上千元不等。但消费级基因检测仅仅是体检或者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如果需要后续进一步针对性检测或治疗,仍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诊断。

  据《工人日报》报道,现行《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2013年版)》中,基因检测的项目属于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验,包括肿瘤分子生物学检验、疾病相关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检验、用药指导的分子生物学检验等,“天赋基因检测”并不在目录范围之内。

  针对临床基因检测的规范问题,有关部门有明确的规定。以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基因检测项目的通知》为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基因检测项目应该具备卫生主管部门批准的诊疗科目“医学检验科/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以及取得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的准入(备案)资质。

  另外,医疗器械是基因检测的重要工具,基因检测公司必须持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方可合法经营。

  但新京报记者发现,针对消费级基因检测,不管是标准还是监管,都显得缺乏。

  《商业化基因检测现状调查与法律规制建议》提及,在行业标准方面,基因检测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市场状态,包括消费级基因检测很难自然形成一个行业标准。而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作出建议的人员,其中一部分具有人力和社会资源部认证的“健康管理师”资质,一部分则仅仅通过测序服务公司的培训,熟悉所提供的“套餐”比对和分析流程后即上岗从事报告生成工作,一些企业往往还由这样的人员为消费者提供后续的咨询服务。

  2022年1月,《中国卫生法制》期刊发布的《商业化基因检测的法律规制》提到,诊断级别的基因检测受国家药监局监管,有资质的产品可获得药监局批文。而消费级基因检测却没有严格的法规依据或行业标准,发展并不成熟。

  文中提到,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但对于非临床应用的用于检测健康风险等商业化基因检测,并未作出政策约束。

  黄尚志表示,基因检测应用于医疗领域监管比较多,但商业化检测机构一般是商业注册,与临床检测需要卫生部门批准不一样。

  《商业化基因检测的法律规制》同样指出,由于没有法律的规范和禁止,引发准入门槛低、行业乱象等问题。商业化基因检测没有明确的准入条件,意味着为公众提供基因检测服务机构的“行业壁垒”较低,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约束,以至于如何保障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商业化基因检测的整个行业并未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检测标准,必然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消费者的权利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涉及消费者权利方面,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基因检测是有一定门槛的,相关机构在宣传时,要出具权威部门或权威机构的认定资质,把临床数据、相关检测人员资质以及检测项目资质等必要信息向消费者真实准确地进行明示,证明具有它所宣传的效果,否则就涉嫌虚假宣传。

  (文中吴佳为化名)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第10个烈士纪念日,这场隆重仪式昭示了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