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原标题:会宁 综合改革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丽丽 通讯员 王双平

  近年来,会宁县传承和发扬“会师精神”和“三苦两乐”办教育精神,围绕布局、投入、均衡、优质、队伍等方面,不断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与贫困县脱贫摘帽一同走出了一条兴教致富之路。

  特岗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为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现状,会宁县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农村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7岁的李娟丽是大山深处的会宁县大沟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她放弃了西安有更好发展前途的机会,毅然参加了今年特岗教师招聘,入职一个多月以来,山里孩子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成为她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不竭的动力。

  王兴睿是会宁县头寨镇一名年轻的特岗教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的她,一直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特岗教师招考,她圆了自己的梦,与自己的老师一同站在了讲台上。她还发挥自己特长在学校创建了“播音主持”社团。

  特岗教师这支“新鲜血液”为会宁县乡村教育振兴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会宁县为构建结构均衡的师资资源体系,通过实施“五个一”师资引进项目,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仅2021年就招聘特岗教师78名,目前已全部安排到各乡镇教师紧缺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逐步解决了农村学校教育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温暖工程”温暖了山里娃

  冬日的会师圣地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然而得益于“温暖工程”的会宁县农村各学校教室里却温暖如春。

  走进会宁县丁家沟镇初级中学,校园干净明亮,孩子们正在舒适的室温环境下聚精会神地听讲,琅琅读书声响彻教室内外。谁能想得到,曾经的丁家沟镇初级中学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到冬天校园就“煤烟四起”,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教室却“冰冰凉”,孩子们不得不通过跺脚、搓手保暖,这一现象让师生苦不堪言。

  三年前,省政府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了“温暖工程”,会宁县被纳入首批受益县区,干净卫生的暖气片装进了学校的教室宿舍,源源不断散发着热气,师生们的冬日不再寒冷。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结束了冬季“燃煤时代”,取暖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农村娃在寒冷的冬日里也拥有了“温暖如春”的学习、住宿环境。

  据介绍,自2018年起,会宁县全面实施农村学校冬季“温暖工程”,对农村学校冬季取暖方式和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县总共完成农村中小学采暖改造学校52所,实实在在保证每间教室都温暖,每个孩子都不受冻。

  项目支撑筑基

  一幢又一幢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间又一间的教室实现标准化配置,教育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学校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

  近日,记者来到整体搬迁的会宁二中新校区,崭新明亮的教学楼、美观齐全的课桌椅、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完善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近年来,会宁县抢抓“全面改薄”机遇,遵循“保基本、兜网底、补短板”总要求和“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原则,突出“优先安排专项议题、优先解决配套资金、优先配备专业教师、优先配发仪器设备”四个优先,有效推进改薄“与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寄宿制建设相结合、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教师周转房建设相结合”四个结合,扎实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优化和学校建设。

  “十三五”期间,会宁县教育项目投入资金达15亿元,先后实施义务教育工程项目478个,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8.6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及校园附属工程等30万平方米,实施煤改电学校49所,村级小学实施跑道硬化和草坪铺贴103所,新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746套28001平方米。全县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寄宿制建设、营养餐食堂供餐、运动场硬化、现代远程教育“四个全覆盖”。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甘肃省“普通专升本” 六类考生免试入学

下一篇:2022年兰州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线下)收费执行新标准




  相关推荐